得益于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贷款两项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,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仅四大商业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就合计达到了433.07亿元,较2009年同期增长45%。
2011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增,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,同比增长70%;同时一季度国家乳品行业、医药行业、房地产行业等产业政策的出台更加快了相关行业内企业的并购步伐,这给银行带来挖掘投行业务收入的更多机会,然而2011年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所面临的机遇还不仅仅局限于此――直接融资占比提升、“新三板”扩容和“国际板”的推出,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型投行业务机会,从而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崛起。
直接融资占比上升,推升银行投行业务潜力
随着信贷规模紧缩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,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进一步收窄,且今年5月“中国版巴Ⅲ”的落地,从风险控制和资本要求等方面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和压力,使得银行更加注重提高资本利用率。
投行业务作为银行对公的一项中间业务具有明显的低成本、高收益的特性,而且投行业务作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,可以帮助银行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打通资本市场,成为商业银行伸入直接融资市场的触角,提高银行资金、资产和负债的利用效率,促使银行利润率的显著增长。
据央行数据显示,2011年一季度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,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.5%,同比下降4.1个百分点;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,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,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0.9%,同比提高4.9个百分点。企业直接融资意愿的增强,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的空间,也为银行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,打造资产管理平台、股权投资平台、低成本融资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;更是坚定了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业务的决心和拓展投行业务的信心。
“新三板”扩容,撬动银行投行机会
随着2011年来“新三板”扩容的逐渐升温,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“新三板”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带来的业务需求。“新三板”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,其主要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、创新性,投资价值较难被准确量化;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,使得“新三板”企业备受青睐。
截至2011年3月,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,涵盖了软件、生物制药、新材料、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;而这81家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9.47亿元,同比增长28%,其中75家实现盈利。
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券商、私募、风投将是“新三板”扩容的最大受益机构,但事实上也为银行投行业务带来了机遇。银行凭借资金业务优势,可以有利地撬动“新三板”企业的财务顾问、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,同时也为银行结构化融资提供了机会。事实上,许多银行已经推出了“新三板”专属的金融服务计划,有些银行还创新性地为“新三板”企业设计了担保及股权质押相结合的融资方案。
“国际板”推出,打破投行现有竞争格局
今年5月召开的“陆家嘴金融论坛”上的热点话题之一的“国际板”引起了各方金融机构的关注,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期出现加速之势,而“国际板”的推出将为国内银行的投行部门带来新的机遇。
在国内投行业务方面,银行投行业务受现行政策法规以及起步晚、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,在与券商投行及独立投资银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劣势,因此目前国内投行业务市场仍是券商的天下;但由于目前券商大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,“国际板”的推出,将使证券机构投行业务面临挑战。
而近年来商业银行,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;各商业银行拿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,混业经营趋势明显,多家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分公司,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,这些都增添了银行投行部在“国际板”市场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,打破现有的投行业务竞争格局。
如果这些银行能够获得国际板投行业务的资格,凭借其海外业务积累的经验和客户群以及银行的资金优势,银行投行业务业绩将会获得成倍增长。